券商王牌军为何产品不王牌
盲目追求规模产品皆亏
提到“金理财”,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名气不小。
WIND数据显示,在2009年最鼎盛期,国信证券所有集合理财产品业绩均居同类产品第一;这一时期,是国信证券的“精耕细作”阶段。
2010年以前,国信证券共发行了3只集合理财产品。其中,“金理财”经典组合总收益达163.78%、“金理财”价值增长总收益达74.99%。
去年,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出现跨越式大发展,国信证券业也开始了“大跃进”;然而,其当年下半年密集发行的3只产品全部出现浮亏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5月13日,国信证券旗下的9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,表现最差的是“金理财”限额特定1号,亏损7.81%;其次是“金理财”泰然1号,浮亏7.73%,排第三的“金理财”6号,亏7.71%。
上述三只产品,在204只券商理财产品中分别排在倒数17位、18位、19位。
投资主管平均每季变一次
2010年,是国信证券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“转折年”,更是其资产管理团队变动最为频繁的一年。
有媒体报道,这一年,前国信证券资管灵魂人物、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蒋国云突然离职,给国信资管部带来巨大影响。
2010年以来发行的6只理财产品中,除了“金理财”收益增强总收益1.56%外,其余全部呈负收益。这业绩与蒋国云时期的辉煌不可同日而语。
“领军人物”的离去,带来了投研团队的频繁变动。
据统计,去年以来国信资管6只产品变更了8次投资主管。业绩最差的“金理财”限额特定1号,去年9月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三任投资主管,平均每季度变更一次。
此外,“金理财”泰然1号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,投资主管也走马灯似的换了三次。
专家称投资组合要多元
今年以来,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整体业绩均不乐观。
除了存在盲目追求规模、投研团队不稳等原因之外,市场风格转换和券商资管团队的决策机制僵化均有一定的原因。
展恒理财研究员王林表示,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转换加大了操作难度,统计数据显示,一季度178只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中只有29只取得正收益。
尤其是一些去年业绩表现比较好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,今年业绩表现都不大理想,投资主管对于市场风格的转换的适应也需要一段时间。
此外,由于券商的决策机制和“基金”较为类似,均采用“股票池”筛选方式,且采用统一的投资策略,投资主管只是在个股选择上有一定自主权。
这样的决策机制,使得同一券商旗下的理财产品存在“共进退”的现象。所以,国信证券集合产品出现全线溃退现象不难理解。
朝阳永续副总经理张子冰建议,投资者在选择集合理财产品时,尽量实现“多元化”,一个是债券、股票等投资标的的多元化,另一个是投资主管风格的多元化,以有效规避风险。
文/本报记者 吴琳琳
漫画/陈彬